注册 | 登录 一网搜

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7-11-22 08:36 来源:德惠市人民政府
【字体: 打印


代市长祝永安作政府工作报告

--2007年11月20日在德惠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审议。并请列席会议的政协委员和各位同志提出意见。

     一、关于2007年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7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抓发展、重民生、构和谐、促进步,全力推进经济强市和“名城”建设。经过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预计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55亿元,同比增长21.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61.3亿元,增长33.8%;全口径财政收入可突破3亿元,增幅超过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0亿元,增长5.3%;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000元,增长8.1%。
     --工业经济运行态势良好,发展后劲增强。工业效益明显提高。预计工业总产值实现155亿元,增长19.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88亿元,增长3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83.5亿元,增长37.8%;累计实现利润2450万元,增长14.4%;实现税金0.8亿元,增长67.3%。骨干产业不断壮大。食品加工、玉米加工、环保建材、冶金制造、生物制药、现代包装等六大支柱产业预计完成产值10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70%以上。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预计全年完成工业项目总投资35.2 亿元,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7.7%。3000万元以上的工业项目开工51个,其中新建项目31个,续建项目20个。规模企业户数由2006年的54户增加到83户。国企和集体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妥善解决了味精厂、化肥厂等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味精厂进入了破产程序,银河制药厂改制工作马上进行,国企改制的一些难点问题得到了妥善办理落实。厂办大集体改制工作处在筹备阶段。
     --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果,招商引资质量明显提高。“项目建设年”和“招商引资攻坚行动”成果丰硕。“三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2.35亿元,高标准完成了米沙子工业集中区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和德米专线供电项目建设。引进了米沙子工业集中区长春建材工业园项目。新建了长龙钢铁、吉星饲料肉鸡、达利二期等31个投资超3000万元的工业大项目,其中超亿元的9个。大成公司年产60万吨淀粉糖项目、达利年产2.5亿瓶饮料项目等 20 个超3000万元的续建项目完成年度建设计划。有30个大项目处在深入洽谈阶段,有望成功。组织开展了“百强名企”招商行动计划和“招商月”活动,参加了京津鲁、东博会等大型招商会,组团赴福建、俄罗斯、长三角开展专项招商活动,在厦门举行了项目说明会和签约仪式,都取得了较好效果。2007年,全市共引进项目193个,内资56亿元人民币,外资3150万美元,实际到位资金 44 亿元人民币。
     --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持稳定,在大灾之年实现了29.5亿斤的好收成。种植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优质粮食、园艺特产和绿色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优质专用粮食作物面积达到145万亩,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50%以上;园艺特产面积达到45万亩;全市有9大系列76个品种获农业部A级绿色食品标识。农业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全市农业示范园区达到130个,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120万亩;订单作物面积达到190万亩,占农作物总面积的56.8%;各类新型经济组织发展到243个,参与农户2.3万户,经济人队伍达到7800人。畜牧业健康发展。牧业小区发展到121个,牧业产值实现33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成效明显,动物防疫工作全面加强,我市被列入国家“生猪生产大市(县)”和“全省肉鸡生产示范县”行列。劳务输出取得显著成果。全市劳务输出总量达到18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0亿元。“三项补贴”等各项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发放粮食直补资金2.33亿元,补贴玉米、大豆、水稻等良种推广面积140万亩,发放补贴金1900万元,技术推广补贴资金260万元,农机补贴资金200万元。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深入推进。产业富民、村容村貌整治、公共事业发展、农民素质提升、农村综合改革、基层组织强化等六大行动成效明显,高标准完成了年度试点工作任务。
     --城乡建设迈出新步伐,创建文明卫生城工作扎实推进。“10件实事”进展顺利。高标准完成了新政务大厅、职教中心、社会福利中心、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等重点工程建设任务。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完成了东二道街东段油路铺装和东对站街、人民街、利民街等街路开通建设任务,城区共修建改造油路3条,总长1472延米,面积1.6万平方米。修建乡村公路407.58公里。完成了部分街路景点的绿化、彩化任务,城区新增绿化面积0.7公顷。交通、环卫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棚户区改造计划顺利实施。完成居民拆迁户数732户,拆迁面积16.8万平方米,有13个栋号开工建设,696户居民可实现当年回迁。阳光、红旗、锦秀佳园等小区跨年度建设工程较好地完成了建设计划。全年城区房屋开发面积达41万平方米,小城镇开发建设面积达10万平方米。城市管理进一步加强。土地、供电、供水、供热、规划、市容、卫生、市场等各项管理工作水平都有新提高。创建文明卫生城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第三产业不断壮大。进一步加大了对民营企业的扶持力度,银信部门在支持地方民营经济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年共为各类民营企业投放贷款3.5亿元,比上年增加2.1亿元。民营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长春佳龙、吉星实业、创业日化等一批重点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增加,效益提高,成为引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主力军。吉星实业投资2亿元,完成了30万吨饲料、3000万只肉鸡项目建设,年底前可实现全部投产。2007年,民营企业发展到 1049户,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53.6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快速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全市“农家店”发展到149户,“农资店”发展到91户。物流配送业、咨询服务业等现代新兴产业迅速壮大,市物流中心已成为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辐射功能的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预计200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57.3亿元,增长14.1%。
     --财源建设成效显现,预算执行实现平衡。强化财源建设,大成、达利、大华等主体税源企业不断壮大,全市财政收入大幅度增加,首次突破3亿元大关,实现了新跨越。强化税收征管,严格依法治税,有效避免了跑、冒、滴、漏现象。合理调整支出结构,确保了工资按期发放和重点项目资金支出。财政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部门预算编制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逐步推开,财政监管不断科学规范,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取得明显成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缓解了财政紧张状况。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可喜成果。认真贯彻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各项决议决定,主动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提高了政府工作科学决策、依法行政水平。高度重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努力拓宽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联系渠道。全年共办理人大代表意见、建议72件,政协委员提案42件,办结率达到100%。认真对待人大、政协的视察活动,精心组织,科学安排,努力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加强,顺利完成了第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和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依法治市方略深入实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水平明显提高,信访工作不断创新和加强,切实解决了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局面。大力推进政务公开,简化办事程序,依法行政水平明显提高。《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深入实施,广泛开展了创建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城乡共建、军(警)民共建和行业文明窗口等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群众文明素质明显提高。
     --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发展,社会保障功能显著增强。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连续多年在高考中本科进线率居长春地区外(县)市首位。顺利完成了市第五中学和铁路学校合并,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高标准完成了职教中心建设,并成功地与北京八维计算机学校实现合作,有力推进了全市职业教育发展。卫生工作全面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运行良好,参合农民达到58.6万人,参合率为78.7%,为农民报销医药费1593万元,受益群众达67475人。乡镇卫生院改造计划顺利实施,和平、郭家、升阳、岔路口、达家沟、天台等6家卫生院改造完成了主体工程建设,乡镇级卫生院功能逐步恢复。公共卫生监督工作进一步加强,重大疾病预防能力明显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显著,代表吉林省参加了国检受到好评。广电、文体事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2万户,铺设光缆450公里,岔路口、杨树、五台、郭家等10个乡镇基本实现了有线电视全覆盖。城乡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不断完善,群众性的文体活动丰富多彩。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目标全面完成。“计生新家庭”创建活动初见成效,代表省和长春市接受了中央、国务院政策研究室检查,受到好评。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助残工作收到实效,完成了15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任务。养老保险、失业保险、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工作扎实推进。全年征缴社会保险费1.1亿元,发放“两金”1.14亿元,有1.4万名离退休人员和3600人(次)失业人员足额领取了养老金和失业金。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8.3万人。城乡低保工作取得新成绩。纳入低保范围的城镇居民有6613户,1.5万人,农村有9946户,2.8万人,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全年投入低保金2.5亿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明显。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调控失业,促进就业。全年开发就业岗位5993个,有4079名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实现了“零就业家庭”动态为零。群众生活水平明显提高。预计到年末,城镇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收入达到9200元,增长17.9%。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56亿元,比年初增加4.4亿元。统计、审计、物价、技术监督、民族、外事、人防、气象、老龄、档案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形成了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进步的新局面。
     过去的一年,是坚持科学发展,经济运行质量明显提升的一年;是项目建设取得重大成果,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的一年;是各项事业协调快速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一年;是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升,民生工作全面加强的一年。之所以能够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省市各级领导关心扶持、各界朋友鼎力相助的结果,是市委正确领导,市人大、市政协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政府向各位代表、各位委员、全市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全面总结2007年工作,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应看到当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经济总量小,骨干企业支撑和拉动能力需进一步增强;大项目建设相对较少,经济持续发展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财力不足,社会保障任务压力较大;各种社会矛盾突出,维护社会稳定任务艰巨;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效率不高问题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要在今后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关于2008年重点工作任务

     2008年,是站在更高定位谋划德惠、发展德惠、振兴德惠的关键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深入落实市委三届三次全会精神,突出工业化,提升城镇化,加速产业化,推进民营化,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事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以人为本快发展,建设“名城”奔强市,努力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新跨越。
     主要奋斗目标是: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5亿元,同比增长19.4%;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实现100亿元,增长13.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亿元,增长1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7.5亿元,增长13%;全口径财政收入实现3.6亿元,增长20%;农民人均收入实现5450元,增长7.9%。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抓好以下九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推进工业经济提速增效,在提升项目支撑能力上取得新突破
     坚定不移地实施工业立市、工业强市战略,坚持“工业主导、投资拉动、项目领跑”的方针,加快项目建设,推进工业提速增效,增强工业支撑能力。
     抓好大项目建设。举全市之力,抓好大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工作,加速构建项目集群,扩大工业规模,做大总量。加快“三区”、“三园”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米沙子工业集中区在抓好1平方公里起步区建设的基础上,要完成新开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建设任务。德惠经济开发区要完成扩区任务和5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菜园子玉米经济集中区要按照远期发展规划,超前做好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工作。朱城子绿色食品加工园、松花江绿色稻米加工园、夏家店禽类产品加工园,要进一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为项目落位创造基本的生产要素条件。抓好项目引进和开发建设。以“三区”、“三园”为平台,紧紧围绕食品加工业、玉米加工业、环保建材业、生物制药业、现代包装业和冶金制造业等“六大支柱产业”,引进建设一批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突出抓好总投资100亿元的30个重点项目的跟踪落实,提高引资的成功率。2008年,米沙子工业集中区要重点抓好仓海机械、华鑫钢构、华日医疗器械和长春建材工业园等项目,新引进1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0个,超5000万元的6个,超亿元的4个,完成招商引资12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德惠经济开发区要重点抓好国能生物发电、8万吨醋酣、德林公司30万只肉兔、长春吉星实业有限公司种鸡厂、香港米高实业有限公司8万吨钾肥和10万吨盐酸等项目,新引进超3000万元项目10个以上,超亿元大项目3个,完成招商引资1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2亿元;菜园子玉米经济集中区要重点抓好味精项目、30万吨硫酸项目、20万吨复合肥项目和20万吨结晶葡萄糖等项目,新上超3000万元工业项目2个以上,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亿元,争取早日步入省级工业集中区行列。朱城子食品工业园要重点抓好福建(泉州)工业园区和达利食品公司休闲食品饮料扩建、糖果方便面项目及友达公司胶带项目建设;松花江稻米加工园要全力做好上禾绿色水稻加工园项目建设,使其尽快扩幅增容,实现新增规划面积1平方公里目标;夏家店禽类产品加工园重点抓好鸿大公司三期工程项目、生物菌肥项目等项目建设。“三园”要各引进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2个以上,其余乡镇也要各引进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1个以上。2008年,全市要完成工业项目投资45亿元,完成3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56个。其中,新建项目30个,续建项目26个。
     抓好骨干企业生产运营。深入开展“工业项目年”活动,加强生产运行协调调度,组织开展好银企对接,落实好鼓励增加信贷投放的各项政策。全力扶持大成、达利、大华等效益好的企业,帮助解决生产运行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服务,使其开足马力,增产达效,提高对全市工业经济的贡献率。积极协调上级有关部门,做好德大、皓德等企业的生产运行工作,尽最大努力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使其早日实现满负荷生产。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全力支持企业生产,切实保证生产要素供应,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运行。2008年,“六大支柱产业”产值要突破200亿元。
     抓好工业提质增效。强化质量效益意识,一手抓生产,一手抓增效。要向技术创新要效益。引导和鼓励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开发高附加值产品和优质名牌产品。要向开拓市场要效益。围绕质量、价格和服务,组织企业大力开拓市场。要向企业管理要效益。指导企业强化资金、成本、质量等专项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要向节能降耗要效益。坚持从源头入手,标本兼治,建立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控制高排放、高污染项目,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向改革要效益。继续深化和完善企业改革,妥善解决改制企业后续问题,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规范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推进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建立新机制,实现新发展,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二)加快推进城乡建设步伐,在提升综合管理水平上迈出新步伐
     要按照建设中国食品名城、现代化中等城市和省级文明卫生城目标,加快推进开发建设步伐,全面提高管理水平,提升城市整体形象。
     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速。树立“经营城市”理念,坚持多渠道融资,不断加大投入,加快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城区道路建设。按照“中心成网、外围成环”的目标和“十纵六横”的城市路网骨架,积极创造条件,消灭“断头路”,开通新街路,形成路路相通,缓解城市交通紧张状况。实施好“村村通”工程,实现行政村之间晴雨通车。加快城区绿化建设。合理规划,不断增加新的游园、景点和公共绿地。对现有街路和景点,要按照见缝插绿的原则,合理密植补植,消灭“光秃路”。做好居民小区绿化工作,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快环卫设施建设,合理规划街路两侧公厕布局,逐年进行建设。加快旧区改造,重点抓好东风、振盛等小区的开发建设工作。2008年,要重点办好惠及百姓的十件实事:(1)完成和惠小区棚户区改造和40万平方米城乡房屋开发建设工程;(2)完成东风路(东五道街至十道街)年度开通建设工程;(3)完成400公里“村村通”建设工程;(4)完成燃气工程年度建设任务;(5)完成兴德供水支线年度建设工程;(6)完成城市污水处理年度建设工程;(7)完成松沐灌区节水改造主站年度工程;(8)完成6所乡镇卫生院改造、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5个社区文化活动室建设任务;(9)完成1个垃圾中转站和6座公厕建设任务;(10)完成100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和450户泥草房改造工程。
     城市管理水平要提高。搞好交通整治,取缔非法营运车辆,惩处违章行为,规范交通秩序;搞好市场整治,取缔场外交易,规范交易行为;搞好市容整治,有效解决乱占道和乱贴乱挂现象;搞好卫生整治,提高日常保洁水平,消灭死角死面;搞好环境污染综合治理,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废水污染、噪声污染和烟尘污染问题。启动生态县创建工作,抓好布海、郭家两个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强化规划、土地、供水、供热、供电等各项管理工作,提高服务水平,让群众满意。
     小城镇建设要迈出新步伐。科学规划小城镇发展蓝图,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努力加大开发建设投入。突出抓好米沙子、万宝、朱城子、岔路口、郭家等重点镇建设,增强辐射带动功能。
     (三)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在新农村建设上实现新发展
     坚持用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提升产业层次,做好现代农业发展文章,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五大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发展优质粮食产业。全力抓好专用玉米、绿色水稻和优质大豆“三个产业带”建设,优质、专用粮食作物面积要达到150万亩,占农作物面积60%以上。2008年,全市粮食作物面积稳定在280万亩以上,粮食总产量保持在30亿斤的历史较高水平。发展精细园艺特产业。加快瓜菜、果品、小油料、烤烟、笤帚糜子“五大特色产区”建设,全市园艺特产业种植面积要达到50万亩。发展绿色食品产业。通过建基地、壮龙头、提质量、拓市场,加快以绿色产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步伐,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使农业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发展精品畜牧业。加快发展健康畜禽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促进畜牧业健康快速发展。做好重大疫病防控,建立畜产品可追溯体系,提高畜产品的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继续落实国家可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等鼓励发展畜牧业的各项政策,激发农民发展养殖业的积极性。立足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需求,积极向上争取项目。2008年,健康畜禽养殖小区要发展到60个,生猪发展到210万头,牛发展到105万头,肉鸡出栏1.6亿只,规模化饲养蛋鸡130万只,牧业产值实现35亿元。发展劳务输出产业。进一步健全组织领导、信息服务、就业培训和权益保障体系,全力实施“四个一”活动,推动劳务输出工作有效开展。2008年,全市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9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以上。
     加强社会化服务。推进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规范化建设,强化服务功能,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2008年,各类农村新型经济组织要发展到308个,达到每村至少1个。依托农村信息服务站和农技110等服务平台,积极开展农业信息、技术等方面的服务。大力拓展农产品销售市场,培育发展经纪人队伍,推动订单农业发展。2008年,全市订单农业种植面积要达到200万亩。抓好农业政策保险的扩点拓面,增加保险品种,扩大保险范围。不断深化农信担保服务,逐步提高授信覆盖面和担保规模。
     加快推进科技应用。主动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科技发展的新要求,不断完善农技推广体系。继续加强与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大力引进先进科技成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培训活动,切实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步伐。深入实施农业科技示范工程,全面推进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实现建设一个园区、带动一个产业、带活一方经济的目标。2008年,全市农业示范园区要达到150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强化标准化生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突出重点领域,执行技术规程,完善监控手段,加快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培育知名品牌。2008年,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要达到130万亩。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把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向农村转移,加快农村水利、交通、环境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抓好松沐灌区节水改造和二松五大围堤、高城子、跃进水库除险加固和排涝站建设等工程,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建设。2008年,要建成总投资3680万元的全程农机化示范基地40个,全面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力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本着“建管养”并重的方针,探索农村公路管理的长效机制,提高农村公路的通达能力和服务水平。要完成200公顷的农防林更新改造任务。
     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新农村建设“二十字方针”要求,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进一步完善细化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专业规划和村屯规划,明确目标,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全力实施好“五个一计划”和“六五四三”工程,在产业培育、环境整治、组织创新、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新突破,高标准完成“2镇20村”的年度试点工作任务。
     (四)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在培育经济自主增长机制上实现新提高
     要继续坚持“三放开”、“三不限”、“三自由”、“五平等”的原则,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使之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力军。2008年,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72亿元。
     迅速扩增总量。采取招商引资建设一批、启动民资新上一批、自我壮大发展一批、改制重组创办一批等办法,让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壮大规模,不断增强其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主体地位。要抓好骨干企业建设,对那些有规模、有信誉、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制定倾斜政策,加大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和鼓励骨干企业加快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迅速扩张总量,提升档次,真正成为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领头雁和“小巨人”。认真组织实施好“5010工程”,到“十一五”期末,要培育出年产值超千万元企业50户,超亿元企业10户。
     完善落实各项优惠政策。要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出台的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制定完善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解决好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社会服务等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着力抓好各项优惠政策的落实,强化督查力度,消除“中梗阻”,确保政策效应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起到加快推进民营经济发展的作用。
     提高服务水平。强化资金服务。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和信用担保公司,要努力向上争取中小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协调银行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好小额贷款业务。银行部门要制定倾斜政策,重点对骨干企业进行扶持,全力解决好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强化信息服务。完善政府、银行、企业沟通合作制度,为民营经济在项目信息、政策咨询、市场营销等方面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强化生产经营服务。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和重点部门包保重点民营企业制度,在企业管理、项目审核等方面予以指导,帮助解决遇到的实际问题,引导民营企业加快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向现代企业方向发展。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坚持“高效益、广就业、可持续”的方针,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步伐,提升产业层次,推进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进程。要重点抓好物流配送、中介咨询、社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使其迅速壮大规模。2008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33亿元。
     (五)加快推进对外开放步伐,在提升招商引资规模与质量上实现新跨越
     坚定不移实施“开放带动”战略,坚持以开放促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面提高引资规模和质量,增强在开放条件下促发展的能力和活力。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大组织领导力度。继续实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责任制和“百强名企”联系对接责任制。落实乡镇(街道)和部门主要领导是招商引资第一责任人制度、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对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实行重奖。实行目标管理,层层分解引资工作指标,做到目标到人。广泛开展全民招商活动,发挥民间优势,扩大联系渠道。精心组织好各类招商活动,搞好专业招商人才队伍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培育市场招商主体。
     提高招商质量。搞好大项目的谋划和包装工作。规划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财政贡献率大、环保评价优、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和充分吸纳就业的大项目,实施精深包装。搞好项目储备信息库建设,发挥项目策划论证评估中心作用,做好项目包装后的评估论证、立项申报和审批工作。主动加强与省市有关部门联系,及时准确掌握信息,抓好项目的跟踪落实。坚持“质量数量”并重的原则,将引资和适度“选资”结合起来,严格把住项目“入口关”。
     抓好软环境建设。完善招商引资政策,学习借鉴外地经验,对原有招商引资政策进行修订完善,使其更具有吸引力。把招商与亲商、安商、扶商、富商结合起来,全面提高服务质量,做到留得住、发展快、做得强。强化新政务大厅的功能配置,完善管理,增强功能,努力实现窗口完全事权。实行项目服务组制度,对于重点项目,市里派出服务组,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推行无极限服务。对重大项目实行一事一议,特事特办。加大软环境整改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开展“千人评差”活动,营造“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投资环境。
     (六)加快推进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在壮大市乡财力上开创新局面
     全力组织好财政收入。加强财源管理,认真组织开展好税源登记工作,强化税源预测分析,准确掌握税源情况,逐步建立起系统、科学的税源管理办法,形成税收经济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良性互动机制。对重点税源要实行专人管理,确保实现税收及时足额入库。强化依法治税,严格落实税收政策,规范执法行为,整顿税收秩序,努力创造公平、公正的税收环境。严厉打击偷、逃、骗、抗税和不按规定纳入预算、截留挪用预算外收入等违法违纪行为,坚决杜绝“人情税”和“关系税”。强化纳税服务工作,大力推行全程服务、预约服务、提醒服务、首问负责和申报纳税“一窗式”管理、涉税事项“一站式”办公的办法,营造和谐融洽的纳税环境。加强非税收入管理,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积极向上争取资金,缓解财政紧张状况。
     优化支出结构。按照公共财政的要求,进一步调整支出结构,集中财力保重点、办大事。要逐年增加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资金的财政投入,相关项目要列入财政预算。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基本不搞临时预算。大力压缩会议费、车修燃料费和招待费,确保财政资金合理有效使用。
     积极推进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编制,把各预算单位的收支统筹安排、集中管理、捆绑使用。完善“乡财县管”改革,合理调整市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壮大乡镇财政实力。加快推进政府采购,对小汽车、现代化办公设备等投资额度较大的项目,一律实行集中采购。加快“金财工程”建设步伐,努力建立涵盖预算指标、预算执行、收支决算和绩效评价等财政核心业务功能平台。强化财政监督管理,健全管理措施,完善管理手段,把各项财政支出全部置于财政监督管理之下,使财政资金的使用达到有序、规范、安全。
    (七)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步伐,在解决民生问题上取得新进步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要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重视学前教育,关心特殊教育。要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质量评价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实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要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健全学生资助制度。改善办学条件,继续实施薄弱校改造工作。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范社会力量办学,积极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
     推动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要完善社区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健康有益的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好数字化电影放映、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乡镇文化站建设、农家书屋建设工程等工作。要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要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文化内容形式创新,积极整合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加强文化市场建设与管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促进文化事业健康发展。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积极迎接2008年奥运会召开。要继续扩大农村有线电视覆盖面,努力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不断开创广播电视事业新局面。
     做好卫生和计划生育工作。要加大政府投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职能,建立覆盖城乡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努力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和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组织实施好乡镇卫生院改造计划,积极做好市医院、中医院异地建设项目。加强医德医风建设,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继续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加强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全面完成人口计划,稳定低生育水平。
     做好就业服务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强政府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认真落实就业培训基地建设,强化就业指导推介服务。突出抓好农民转移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工作,努力实现充分就业。2008年,要开发城镇就业岗位5200个,培训城乡劳动力1.6万人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800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300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30人,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下,“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为零。
     强化社会保障工作。努力加大资金投入,建立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使人民群众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全面推进社会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扩大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工作。2008年,养老保险要达到3.7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要实现全覆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90%。全面提高各项社保基金征缴率,做到应缴尽缴,逐步提高参保人员的待遇。积极发展残疾人事业、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棚户区改造步伐,推进廉租房制度建设,改善市民居住环境。加快老龄、妇女儿童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八)优化社会发展环境,在维护社会稳定上取得新成果
     妥善协调社会利益关系。健全完善政策制度,着力构建社会公平保障体系。统筹兼顾各方群众的利益关系,拓展政府与群众之间的沟通渠道,建立规范的对话和协商机制,引导群众理性合法地表达利益诉求。进一步健全政府领导定期接待信访制度,完善处置信访突出问题及群体性事件联席会议制度,落实信访工作责任制。创新矛盾排查和调处机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努力把各类矛盾化解在基层、化解在内部、消除在萌芽状态。认真解决在土地征收、城市拆迁、环境污染、体制改革等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
  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推进食品药品安全体系建设,严格执行准入制度,严厉打击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非法生产经营活动。继续抓好专项整治,进一步完善部门联合、区域联手、社会联动的防控机制,坚决打击制假售假、商业欺诈、商业贿赂、侵犯产权等各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犯罪活动。全面推进政府诚信、商务诚信和社会诚信建设,探索发展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建立健全信用档案,加快形成守信受益和失信惩戒机制,逐步构建现代市场信用体系。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和“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切实加强群防群治网络建设,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强化对公共复杂场所、治安复杂区域和重点行业的综合整治,依法严厉打击“两抢一盗”、黑恶势力等各类严重刑事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按照“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建立应急信息平台,建设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组织开展应急预案的宣传和演练,增强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环境安全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的预警和处置能力。强化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索建立企业安全生产信用体系。深入实施全员安全生产培训活动,着力提高安全生产意识和防范水平。严格落实政府部门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加大安全生产执法力度,切实抓好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专项整治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确保各类事故总量、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三项指标同口径“三个零增长”。
     推进民主法制建设。全面实施《依法行政纲要》,规范行政行为。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意见和政协委员提案,积极采纳合理化建议。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和“四五依法治市”工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制保障。
     (九)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在提高政府行政效能上得到新加强
  要围绕建设学习型、法制型、服务型、责任型、廉洁型政府的目标,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打造“高诚信、零障碍、低成本、高效率”的政务环境。   
     加快职能转变,增强高效服务能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减化审批程序,规范审批行为,逐步形成科学合理、规范高效的运行机制和严密完善的监督机制。依法清理审批事项,该取消的要坚决取消。进一步提高行政效率,积极推进电子政务等现代化办公手段,建立起顺畅高效的行政运行系统,降低行政成本。  
     坚持以民为本,增强执政为民能力。注重推进社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建设人民群众满意政府。建立健全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评估、决策责任追究和群众接待制度。继续开展群众评议部门制度,广泛听取人民团体和社会各界意见。全面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和限时办结制。实施政务“阳光工程”,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提高行政透明度和机关运转效率。
     推进法制建设,增强依法行政能力。强化依法行政意识,树立依法行政理念。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权,全面履行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完善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和行政复议制度,加强行政执法监督检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评议考核制和错案责任追究制,切实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要追究。继续抓好综合行政执法工作,着力提高政府的执行力。
  加强政风建设,增强务实创新能力。把建设精干、高效、务实的公务员队伍作为提高行政效能的重要举措,加强教育、管理、培训,强化政务督查、执法监察和效能监察,建立完善政务服务和公共服务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全面开展节约型机关创建活动,着力降低行政成本。大力加强廉政建设,坚持注重预防、惩防并举的方针,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制度,加快构建 “教育、制度、监督”三位一体的预防体系。
     各位代表,当前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各项任务繁重而艰巨。我们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在市委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励精图治,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为创造更加美好和谐的德惠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