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根据《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和国家体育总局、省体育局、长春市体育局《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2001~2010年)规划的通知》要求,启动在全国开展的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进一步巩固我市的“全国体育先进县"成果,结合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一)全面实施国务院颁布的《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是各部门、各单位的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是利国利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二)继续坚持政府和社会共同兴办体育事业的格局,大力倡导和鼓励社会兴办群众体育,走社会化、科学化、产业化的道路。
(三)深刻吸取法轮功的教训,增强阵地意识、政治意识。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体,逐步建立健全法规和制度,保障全民健身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四)要下大力量解决群众日益增长的健身需求和体育健身设施相对滞后的矛盾,把改善和增加群众体育健身设施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农村乡(镇、街)、村、社(屯)的体育健身设施更需加强。进一步做好建群众身边场地、抓群众身边组织、办群众身边活动的工作。
(五)加大改革步伐,与时俱进。积极探索新时期群众体育发展特点、规律和内容,加强体育:场地建设,不断创出富有时代特色的全民健身活动,提高广大群众的健身品位和身心健康水平。
二、目标和任务
经过努力,到20 1 0年要形成以各级政府为主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形成政府与社会共同举办,全民共同参与,充满活力的运行机制。群众健身场地设施基本满足需要,人均达3平方米。建立起完善的面向大众的社会化全民健身服务和国民体质监测体系,社会体育指导员发展到3000人。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达到全市总人口的50%以上。
(一)学校体育。各中小学要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按上级教育部门规定,开足上好体育课、早操、课间操、眼保健操、课外体育活动。各校要加大投入,有计划地添置体育设施和器材,其中:各校要在2006年底前达到“一场三架”,即:200米跑道的田径场一个,足球门架一副,排球网架(中学两副、小学一副),篮球架(中学两副,中心校和市区小学一副大、两副小,村小一副大一副小)场面为柏油、水泥或三合土。每班每名学生达到“两个一”,即:每班有一个篮球一个足球,每名学生有一条跳绳一个毽子。其余器材要达到满足体育课教学、课外活动和实施《标准》的要求。到2010年达到上级教育部门规定的中小学体育器材配备标准。各中小学每年要举办一次校运动和三次以上的单项体育比赛(照片和资料要及时存档)。各校要不断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要组织传统项目的代表队、坚持常年课余训练,中学每年为上级体校输送一名队员,小学每年(农村以乡镇为单位)为上级体校输送5名队员。教育局、文体局要认真抓好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体育特色校的建设工作,特别是冬季项目要达到4个以上。同时,抓好体校、体育馆、各俱乐部的业余训练和人才输送,每个省运周期为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不少于40人,在省赛中获奖牌数不少于80块。
(二)农村体育。各乡(镇、街)要有计划建设和完善体育设施,达到“四个一”,即:开发区、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有一个篮球场和一个乒乓球活动室,乡(镇、街)直属部门和村委会至少要有一项体育设施(乒乓球室、篮球场、棋牌室等)。各社(屯)要有砂石场面或三合土场面的篮球场,场:地占地面积不少于1400平方米(35米X 40米),供农民开展篮球、健身操、健身舞、羽毛球、大秧歌等文体活动使用。各乡(镇、街)每年要组织一次运动会和三项以上单项体育比赛。各村要结合本地实际,每年组织一次体育竞赛活动或文体艺术节。
(三)城区体育。文体局和建设局要按照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抓好体育场地设施的规划和建设。将体育场建成融体育馆、健身馆、乒乓球馆、射击馆、田径场、篮球场、旱冰场、冰场、健身路径、体质测定站为一体的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贯穿体育场的三中央街建成体育一条街(2004年底前完成)。各机关、企事业单位至少要有一项体育场地设施(篮球场、乒乓球活动室、健身室等)。文体局要牵头每年组织8次以上的体育比赛,各单位要积极组织参赛。各系统、各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至少要组织一次单项比赛或运动会。
各体育协会(篮球、乒乓球、足球、羽毛球、田径、钓鱼、信鸽、围棋、象棋、武术、老年、职工、农民等体育协会),要加强自身建设,在业务部门的指导下,广泛争取社会的支持,有计划地组织竞赛活动,每个协会每年不少于2次,并多方筹集资金,积极组队参加上级体育协会组织的各项比赛。
经过努力,达到全民健身工程建设与小康社会建设同步推进。
三、措施和要求
(一)建立健全各级体育组织。根据人事变动,市里调整了“德惠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领导小组”的组织成员,各乡(镇、街)、各部门、各单位也要对领导小组的组织成员进行相应的充实调整,切实加强领导,齐抓共管。
农村各乡(镇、街),行政村要建立健全农民体育协会和篮球、乒乓球、老年等单项体育协会,市区各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要成立职工体育协会和两个以上单项协会,经常组织开展活动,发挥作用。
(二)认真规划,抓好实施《纲要》的落实工作。各乡(镇、街)、各部门、各单位要把实施《纲要》纳入工作日程,本着“场地建设和活动并举,重在建设”的原则,结合实际、认真规划,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逐步加以落实。国家体育总局将今年定为“农村体育年”,启动并在全国开展以体育场地设施、体育健身指导和体育科普知识为内容的“体育三下乡”活动,省、市体工会上也对扶持农村体育设施建设进行了部署,为农村体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历史性的机遇。各乡(镇、街)、各部门、各单位要抓住机遇,早行动、早落实、早受益,掀起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和开展“体育三下乡”活动的高潮。
(三)加强全民健身活动的科学指导和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我市的国家级国民体质测定和健身指导示范站已于2月9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批准,国家和省体育局支持的测定器材已到位。文体局要认真按国家体育总局和省、市体育局的要求,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和配套设施,搞好人员培训和宣传及对外服务和指导,为群众提供科学的数据、科学的健身方法、科学的生活习惯,结合“体育三下乡”,做好体质测定和健身指导工作。各乡(镇、街)、村(屯)、各百人以上的企事业单位要有一名社会体育指导员,并主动参加培训,至少掌握一套健身方法,为群众服务。不断扩大体育骨干队伍,带动体育活动的开展。
(四)采取多种形式,加大宣传力度。
贯彻施行全民健身计划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仕,文体局、总工会、教育局、广电局等有关部门要协同配合,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介,对实施《纲要》和“体育三下乡”活动的意义,场地建设、健身方法、大型体育比赛及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人物进行宣传报道。各单位要配合市利用垂楼标语、大字块等宣传口号及宣传板进行宣传,形成上下齐动、家喻户晓、全民参与的氛围。
市里每年要抓出3个乡(镇、街)、3个企事业单位、3所学校,每个乡(镇、街)要抓出3个村,每个村要抓出3个社的典型,进行推广。对好的要进行扶持。
四、实施步骤
按照国家和省、市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第二期工程的总体部署,我市采取整体规划,逐步实施的方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至2004年末):总结一期工程成果,摸清二期工程启动情况,规划并制定二期工程方案。
第二阶段(2005--2006年):全面实施阶段,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第三阶段(2007--20 1 0年):巩固完善阶段,全市基础设施建设达到网络化,活动经常化,实现《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目标和任务,基本建成我市全民健身体系和面向大众的服务体系,小康体育利小康社会建设同步推进。
主办单位:德惠市人民政府 电话:0431-87000693(仅受理网站维护相关内容) 地址:松柏路777号 邮编:130300
网站标识码:2201830007
吉ICP备0500666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8302000024号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