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第51号代表建议的答复

时间: 2025-10-28 10:36来源: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打印

陈喜武代表:

  您在市十九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乡村普法教育宣传的建议》(第51号)收悉。我局高度重视,结合2025年普法工作基础,现就建议办理情况答复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建立“节点+阵地”普法机制,精准对接乡村法治需求

  利用乡村传统集市及“3.15”消费者权益日、“4.15”国家安全日、“6.26”国际禁毒日等重大活动时间节点,深入乡村对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开展普法宣传活动。同时组织普法宣传员、公证人员到乡镇宣传涉农法律知识,对农民咨询有关土地承包、劳动保障、征地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认真解答,引导群众依法反映利益诉求,注重把开展普法教育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相结合。通过悬挂条幅、制作展板、发放宣传手册、解答涉农法律咨询、以案普法、现身说法等形式实现普法阵地化。进一步增强了农民依法办事、理性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二)打造“线上+线下”普法载体,创新乡村普法形式

  立足德惠市乡村特色与群众需求,推动普法从“单向灌输”向“互动体验”升级,构建“线上+线下”立体普法网络,运营“德惠司法”微信公众号,推出“以案普法”“以案释法”等栏目,发布贴近群众生活的普法宣传内容。针对重点群体创新形式,组织律师、普法讲解员为乡村老年人开设“银龄法治讲堂”,依托养老服务中心,重点讲解养老诈骗、继承公证等实用法律知识。在全市各行政村(社区)建立“百姓说事点”,及时解答群众提出的问题,化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维护了基层稳定。

  (三)构建“培育+赋能”人才体系,筑牢乡村法治根基

  以“法律明白人”培育为抓手,推动法治融入基层治理,开展乡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联合市民政局等单位制定了《德惠市乡村(社区)“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每个村至少培养3个法律明白人的量化指标,针对“法律明白人”文化水平参差不齐、学习时间分散的特点,依托司法所开展灵活时间培训,围绕《民法典》《乡村振兴促进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等乡村实用法律知识,为法律明白人培训赋能。

  二、建议的办理情况

  (一)深化村民法治教育,筑牢基层治理根基

  打造“订单式”普法课程。针对特殊人群定制《农民工维权指南》《反电信诈骗知识》等内容,解决乡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累计开展法律进乡村普法活动40余次。

  (二)创新普法宣传形式,增强群众参与感

  打造特色普法品牌。线下开展“法治赶大集”等特色活动,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法律知识;线上借助新媒体开展乡村普法宣传。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涉及乡村实际的法律法规知识,利用德惠融媒、德惠发布、德惠司法等公众号发布法律知识宣传内容,让群众在寓教于乐中接受法治熏陶。累计发布法律专题普法知识50余篇。

  (三)深化人才培养机制,服务质效显著提升

  “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实施以来,累计选拔培养法律明白人926名。成为矛盾纠纷的调解员,协助调解婚姻家庭、土地承包、邻里纠纷等各类矛盾,引导群众通过法律途径解决问题,基层群众遇事找法的意识显著增强。

  下一步,我局会继续开展“送法进乡村 护航助振兴”“送法进乡村,服务零距离”等普法进乡村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普法工作向基层“最后一公里”延伸。推动法律知识、法律文化、法律服务下乡,同时也进一步提升村镇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夯实农业农村普法根基,在法治轨道上助力乡村振兴。


主办单位:德惠市人民政府 电话:0431-87000693(仅受理网站维护相关内容) 地址:松柏路777号 邮编:130300

网站标识码:2201830007 吉ICP备0500666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8302000024号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