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建议

时间: 2021-07-06 15:12来源:德惠市政府办
【字体: 打印

  提建议人:边岗代表团

  提建议人:五台代表团

  提建议人:大房身代表团

  提建议人:达家沟代表团

  提建议人:大青咀代表团

  提建议人:同太代表团

  提建议人:布海代表团

  提建议人:菜园子代表团

  提建议人:夏家店代表团

  提建议人:米沙子代表团

  提建议人:郭家代表团

  提建议人:松花江代表团

  提建议人:天台代表团

  提建议人:朱城子代表团

  提建议人:惠发代表团

  提建议人:朝阳代表团

  提建议人:岔路口代表团

  提建议人:市直机关代表团

  内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大力度的整治,全市的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环境污染得到了有效治理。在美丽乡村环境建设上,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面临的问题还很多,任务还很重。今后,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认真总结经验,努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水平,建设幸福美丽乡村。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农村群众环保意识不强。通过多年的宣传教育,广大农民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较大提升,但相当一部分农民环保意识还是比较淡薄。农村随意扔垃圾现象仍有存在,即使建有垃圾点,不少村民还是习惯性地将垃圾扔在房屋周边或扔进河道,对养殖畜禽产生的粪便,通常也是露天堆积,造成环境的污染。

  二是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不容忽视。我市虽然建立了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机制,但运行中仍有不完善的地方,多数农村大量的生活污水任意排放,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几乎全部露天堆放。即使建立了简易垃圾填埋场,也因生活垃圾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在有机物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积液渗入地下,极易造成地下水的污染,影响居民生活。

  三是乡镇垃圾处理设施仍不到位。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视我市乡镇垃圾处理工作,但历史欠帐太多,行政村及自然村产生的垃圾无法处理,即大面积的农村垃圾仍未得到有效处理。

  二、主要建议

  一是进一步强化政府部门的监管。对农村环境的监管是做好农业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及环保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工作,进一步完善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分工负责、群众广泛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管的体系,在政策落实、工作部署、人员组织、财力投放、项目监管等方面切实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

  1.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在资金上支持农村环境保护工作,农村环保资金要做到足额到位和专款专用;

  2.建立定期调度、定期检查和抽查的工作制度,便于把握农村环境中污染动向和变化发展的规律,确保各地工作的及时跟进和质量标准;

  3.加强农村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重要农产品产地的环境监管,以保证农村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4.制定乡镇环境保护规划,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标准,严格环境准入;

  二是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教育。要从根本上治理农村环境污染,必须以完善的农村环保法律法规为基础。因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适宜农村的环保法律法规体系。

  1.完善有关污染防治、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方面的规范、条例和制度等方面的法律制度,进一步提高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并加强农村环境执法,加大环境执法处罚力度,对污染和破坏农村环境的违法行为依法查处,树立农民环境保护的法治意识。

  2.充分调动农民自力更生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通过宣传册、宣传画、环保讲座、广播电视、网络等各种方式,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农村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教育,广泛普及环境科学知识和法治知识,使其树立环境资源价值观念、生态文明理念和环保法治观念,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调动农民参与农村环境保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农民群众和干部意识到农村环保的重要性,努力营造一个人人关心生态环境,时时保护生态环境的社会氛围。并在农村中小学的课程中要开设环保内容,使孩子们从小就养成爱护环境的习惯。建立科学有效、快速反应的举报与奖励机制,积极推进与落实“以奖促治、以奖代补”的政策,激励、引导农村群众投身到环境保护之中。

  三是进一步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

  1.持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巩固提升工程,不断提高农村居民集中供水率,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2.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3.实施村庄亮化行动,完善村庄公共照明设施。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进村入户,大力发展农村物流网点,继续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


主办单位:德惠市人民政府 电话:0431-87000693(仅受理网站维护相关内容) 地址:松柏路777号 邮编:130300

网站标识码:2201830007 吉ICP备0500666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8302000024号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