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办局,各直属单位: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长春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攻坚行动计划,认真落实市委六届五次全会部署要求,抢抓“十四五”后三年振兴发展关键期,实施“一二三四五”发展战略,全力以赴稳存量、扩总量、提增量、谋变量,千方百计稳农业、保工业、促消费、上项目,加快推进经济总量高速增长、经济质量有效提升。
一、锚定一个目标
到2025年,经济总量力争实现370亿元。
二、实现两个转变
一是从传统农业大市向现代化工业强市转变;二是从低端服务业大市向高端服务业强市转变。
三、推进三大工程
(一)推进“农业提质增效工程”
坚决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造全国知名绿色食品产业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发展引领区。到2025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216亿元,年均增长10%。〔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局、市粮储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稳定发展种植业。全面加强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建设。以中、南部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玉米生产和玉米作物轮作核心功能区;以第二松花江沿线东部乡镇为重点,建设优质水稻生产核心功能区。粮食产量年均增长1亿斤以上,到2025年,全市粮食产量突破35亿斤,种植业产值实现83亿元,年均增长10%。〔市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发展现代畜牧业。做大做强肉鸡、肉牛、生猪产业链。重点推进吉牛牧业产业园、肉牛三产融合发展示范区、肉鸡三产融合示范园、德翔亿只肉鸡全产业链等项目建设。到2025年,肉牛发展到27万头,生猪发展到258万头,肉鸡发展到1.22亿只,畜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年均增长10%。〔市畜牧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高效发展园艺特产业。重点打造102线、德农公路、07025公路两侧三大园艺特产业隆起带,扩大蔬菜、瓜果、苗木、花卉、食用菌等园艺特色产业规模。到2025年,园艺特产业面积稳定在20万亩以上。〔市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全面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深入开展“黑土粮仓”科技会战,严格落实省“千亿斤粮食”产能建设工程,持续推进黑土地保护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3000公顷全域国土综合整治项目建设。到2025年,综合农机化水平达到96.5%。〔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市粮储局、市农机总站等市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快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户、省级40户,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1个、省级现代农业各类园区4个,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0%以上,省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10个。〔市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推进“工业提速扩量工程”
以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目标,以提升全产业链水平为方向,推进农产品加工、食品工业、装备制造3大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全力稳定基本盘;做大做强循环经济、清洁能源2大成长型新兴产业,全力做强新动能。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00户(超10亿级企业10户,超亿级企业30户),规上工业总产值新增100亿元,总量突破200亿元,年均增长24%。〔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打造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立足做活“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大文章,充分发挥农牧业大市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全力打造肉牛、生猪、肉鸡、玉米化工、饲料加工、预制菜等精深加工产业链。重点实施既有龙头企业扩能工程、存量重大项目推进工程、增量谋划项目引进工程、全产业链融合提升工程、“德字号”优质品牌培育工程、农产品流通保障工程,促进农产品加工业扩产扩能,打造百亿级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到2025年,农产品加工产业规上产值突破100亿元。〔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局、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打造百亿级食品工业产业集群。依托达利、德大、德翔等龙头企业,引进上下游产业项目,促进食品工业与现代农业、医药健康产业、休闲旅游业深度融合,打造长春“后厨房”,建设“东北食材供应基地”。到2025年,食品工业规上产值突破50亿元,到2035年达到百亿级。〔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广旅局、市畜牧局、市经合中心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打造百亿级循环经济产业集群。聚焦“无废城市”建设,依托恒建能源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绿动医废处理、鑫通报废汽车拆解、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等项目,引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创建布局合理、产业共生、配套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到2025年,循环经济产业规上产值突破30亿元,到2035年达到百亿级。〔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经合中心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打造50亿级区域汽车零部件配套产业新基地。依托汉华、大华、科海等龙头企业,持续深化与一汽集团对接合作,围绕红旗新能源、奥迪“PPE”汽车配套产业,重点培育汽车配件加工制造、机械铸件制造、汽车电子配件等产业集群。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规上产值突破10亿元,到2035年达到50亿级。〔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5.打造50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发挥国家哈沈天然气主管道、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支线等优势,利用优质的风能资源,大力发展天然气、风能利用、新能源制氢等产业,建设服务长春、辐射哈长城市群的清洁能源产业集聚区。到2025年,清洁能源产业规上产值突破10亿元,到2035年达到50亿级。〔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推进“服务业提档升级工程”
聚焦打造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实现规模、质量、贡献“三提升”,产业形态、驱动模式、发展路径“三转变”。到2025年,服务业增加值实现190亿元,年均增长13%,占GDP比重达到52%左右。〔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加快发展金融服务业。全面落实《长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长春市推进企业上市挂牌行动计划(2021-2025)的通知》(长府发〔2021〕16号)要求,持续开展企业上市培育行动,支持优质企业上市。实施融资服务质效提升工程,完善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加大对实体经济、科技创新、战略项目的金融支撑。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金融风险防控处置机制,全面夯实区域金融风险防范处置责任。到2025年,人民币存款余额达到705亿元,年均增长14%;人民币贷款余额达到274亿元,年均增长16.6%。〔市金融办、市财政局、中国人民银行德惠市支行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加快发展农业服务业。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大力提高农业科技水平。发展农产品交易服务,打造集电子交易、在线支付、物流配送、过程追溯于一体的农产品交易平台。发展互联网增值服务,加速推进物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生产、加工、运输、销售等全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全省农业现代化服务基地。〔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交通局、市农业农村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实施物流降本增效工程。依托香江物流、德翔物流等龙头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冷链物流、云物流等新兴业态。加快农产品流通冷链体系建设,推广“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新模式。加快大型专业市场和综合物流园区建设,打造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市发改局、市市场监管局、市邮政公司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加快发展商贸服务业。实施商业贸易创新转型工程。推进住邦城市广场步行街省级特色街区提档升级。推动家庭社区服务特色化、标准化、信息化发展,构建社区性商业集聚区。积极发展用餐、配送、保洁等多元化社区服务,开展家庭服务标准化示范化建设。〔市工信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5.加快发展规上服务业核算行业。扶持人力资源、物流、汽车修理等行业企业发展,消除仓储业对参与核算服务业增速的影响。大力发展引进科创服务、软件信息咨询服务等产业,弥补科学研究服务业和文化体育娱乐业行业空白,形成三产新增量。到2025年,规上服务业核算行业营业收入达到3.8亿元,年均增长21.9%。〔市发改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做实四个支撑
(一)壮大民营经济强基础
坚持精准施策、持续发力,通过制政策、搭平台、强主体、优流程多措并举,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支持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在调结构、稳增长、促转型中的重要作用。到2025年,各类市场经营主体总量突破10万户,年均发展市场经营主体1万户以上。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200亿元,年均增长12%左右。〔市工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持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持续破除市场准入壁垒,全面落实公平竞争政策制度,完善社会信用激励约束机制,完善市场化重整机制,优化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发展环境,充分激发民营经济生机活力。〔市市场监管局、市政数局、市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强化民营经济发展法治保障。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构建民营企业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的体制机制,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监管执法体系和政府定价的涉企收费清单制度,健全对各类所有制经济平等保护的法治环境,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稳定的预期。〔市市场监管局、市执法局、市发改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推动民营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引导完善治理结构和管理制度,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数字化转型和技术改造,支持参与国家、省、长春市重大战略,依法规范和引导民营资本健康发展。〔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市政数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促进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健全民营经济人士思想政治建设机制,加强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完善民营经济人士教育培训体系,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全面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市工信局、市人社局、市政数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扩大有效投资促增长
以“大抓项目、抓大项目”为导向,聚焦基础设施、高端装备、技术改造、绿色低碳、现代农业、民生保障等重点方向和领域,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持续扩大有效投资,更好牵引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后三年,每年实施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超50个,投资总量累计完成210亿元以上。年均引进落位超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5个以上,累计实际到位内资额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25%。〔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经合中心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推进工业“固链条”。聚焦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循环经济等产业,谋划和实施吉牛牧业产业园、肉牛三产融合示范园、长春循环经济产业园、鄂中新型肥料生产、城市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处理扩建、华电乡村振兴风力发电等重大项目,引导资金更多投向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三年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左右。〔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畜牧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着力服务业“促升级”。聚焦主导产业布局和城市功能定位,推进产业融合型、数字赋能型、文旅带动型、都市集聚型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重点推动商贸流通、现代康养、现代物流、文旅休闲等领域项目投资。力争三年累计完成投资5亿元左右。〔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政数局、市文广旅局、市民政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加快基础设施“强弱项”。强化“城乡路网”“水电气热”等领域投资,重点实施绿色创新发展示范区基础设施、松柏路公铁立交桥改扩建、电网建设和供电能力提升、农村公路改扩建等城乡基础设施承载力提升工程,加快提升城乡发展品质。力争三年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左右。〔市住建局、市交通局、供电公司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保障社会民生“补短板”。聚焦公共服务、民生保障、生态环保领域,推进实施市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医疗综合楼、成建集中供热、河道治理等重点项目,稳投资惠民生。力争三年累计完成投资25亿元左右。〔市住建局、市卫健局、市民政局、市生态环境分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5.促进宜居环境“稳提质”。聚焦打造宜人、宜居、宜业城市环境,谋划推进特色小城镇、城市棚户区安置房等重点工程建设。力争三年累计完成投资30亿元左右。〔市住建局、市环卫处、市执法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释放消费潜能扩内需
坚持把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扩大有收入支撑的消费需求、有合理回报的投资需求,为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提供强力支撑。到2025年,批发业商品销售额达到12亿元,年均增长13%;零售业商品销售额达到6.2亿元,年均增长32%。〔市工信局、市发改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1.培育消费新载体。开展智慧商圈示范创建,推进品牌化、连锁化、智能化发展。优化中心城区商业布局,改造提升一批商贸市场,规划一批专业特色市场,发展以连锁经营和高端品牌等为特点的现代商贸服务业。改造升级德惠路等传统商业区,打造地标性新商圈。〔市工信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发展消费新业态。依托城市商业综合体和商务楼宇,结合夜经济、特色商业街区建设,加快打造“吃住行娱游购”一体化消费聚集区,提升消费者全方位、多场景消费体验。加快品牌集成店、会员制商店建设,发展电商直播、即时零售、户外消费、体验消费、美丽消费等新业态。〔市工信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3.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实施增收行动计划,落实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措并举增加居民工资收入。以高校和职业院校毕业生、技能型劳动者、农民工等为重点不断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到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37000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23000元。〔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直相关部门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4.稳步提升就业保障。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到2025年,累计开发就业岗位1.5万个,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15万人。〔市人社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提振房地产市场防风险
1.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着力“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更好满足居民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鼓励开展“商贷+住房公积金贷款”组合贷款业务,实施二手房“带押过户”。出台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相关优惠政策,为购房农民子女提供就学、落户等优惠条件,拉动住房消费。扩大保障性住房供给,加快城市棚户区和老旧小区住房改造,盘活改造各类闲置房产,推进城市有机更新。强化房地产企业预售资金监管,合理确定拨付节点,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到2025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到58万平方米,年均增长34.4%。〔市住建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2.推动建筑业加快发展。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精简建筑领域审批事项,优化审批流程,压减审批时间。推进完善信用体系,持续规范建筑市场监管,优化建筑业发展环境。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实施企业培优扶强工程。推动现有建筑业企业资质升级,引导新成立企业快速开拓建筑市场,推进建筑业转型提质。支持建筑业企业拓展域外市场,加快实现做大做强。到2025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28.7%。〔市住建局、市发改局、市工信局、市政数局及各乡镇(街道)、开发区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强化五个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
成立德惠市经济发展振兴突破三年攻坚行动领导小组,下设12个专班(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促进消费、工业稳增长、建筑业稳增长、房地产市场稳定、服务业稳增长、金融业运行、农业/种植业运行、畜牧业运行、民生保障、督查考核),建立重大项目、重点工程、重要工作专班专人推进机制。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开发区制定具体行动方案,将目标任务细化落实到每个企业、每个项目,建立工作台账,加强统筹协调,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协调服务
持续开展市级领导服务重点企业、包保重大项目、“万人驻(助)万企”、全民招商四个活动,从项目引进到签约落位,从开工建设到投产运营,提供全过程保姆式服务。
(三)强化运行调度
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原则,建立“周调度、月分析、季考核”经济运行调度体系,聚焦关键时间节点,每月“开网后、关网前”,定期监测调度主要经济指标运行情况,及时发现解决突出问题,确保经济平稳运行、实现更好增长。
(四)强化政策支持
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完善支持政策直达快享机制,持续落实中央、省、长春市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举措,助力纾困解难,推动高质量发展。
(五)强化督查考核
按照“落地有节点、操作有流程、进度有形象、质量可核查”要求,将指标细化落实到各部门和各乡镇(街道)、开发区,纳入年度绩效考核,不定期组织专题督考调度,层层压实责任,护航经济稳增长。
德惠市人民政府
2023年8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