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惠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德惠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0-2029年)的通知

德府发〔2020〕4号

时间: 2020-03-04 13:57来源: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字体: 打印

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办局,各直属单位:

  现将《德惠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0-2029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惠市人民政府

2020年2月21日

德惠市湿地保护发展规划(2020-2029年)

  一、德惠市湿地资源分布情况

  (一)地理条件

  德惠市地貌以平原为主,在江河水流切割作用下,形成两个河间台地和三个河谷平原。东部是松花江、沐石河河谷平原区;中东部是沐石河与饮马河之间的不均匀上升的低丘陵区;中部是饮马河河谷平原区;西部是饮马河与伊通河之间的高平原区。

  (二)湿地资源面积、分布及类型

  德惠市行政区域内湿地以一江(松花江)四河(饮马河、伊通河、沐石河、雾开河)、主要排水渠、水库、鱼池及饮马河、伊通河沿岸部分河滩地为主。2009年划定全市湿地斑块109块,面积6034.33公顷。其中一江四河包含湿地94块,面积4464.51公顷,此类湿地类型为永久性河流湿地,贯穿德惠市行政区域内16个乡(镇),为我市湿地主体。4条主要排水渠包含湿地4块,面积631公顷,此类湿地类型为永久性河流湿地。水库湿地6块,面积109.34公顷,此类湿地类型为塘坝及水库人工湿地。饮马河、伊通河河滩地内有湿地5块,面积829.48公顷,此类湿地类型为泛洪平原湿地。

  (三)水资源及野生生物资源状况

  境内水环境为地表水、地下水、大气降水三种形态。地表水受大气降水影响,地下水受地表水影响,形成特有的水文特征。水资源总量约4.1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约1.7亿立方米,地下水约2.42亿立方米。年均过境水资源量156.4亿立方米。境内具有经济价值的野生动物10科11种,主要有狐狸、貉、黄鼬、狼、野鸡、哈什蚂、鳖等。具有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的野生植物42科77种。其中,野生饲用植物2科7种;野生药用植物33科62种;副业用植物4科5种;观赏植物3科3种。

  二、指导思想和工作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等重要指示精神,依据《国家湿地保护管理规定》《吉林省湿地保护条例》,以湿地保护与恢复为重点,从整体上维护湿地的生态系统功能,充分发挥湿地资源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二)规划原则

  1.生态优先、全面保护原则

  以生态效益为主导,以发挥其稳定的生态功能为主要目标。一切人为活动均应在不影响其生态系统结构和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维护湿地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及湿地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

  2.保护优先、合理利用原则

  正确处理湿地生态保护和湿地资源利用的关系,协调好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及经济效益,实现湿地资源在有效保护下的可持续利用。

  3.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原则

  坚持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并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到湿地保护当中。有效把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协调好各方利益关系。

  (三)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根据全市湿地资源现状及湿地保护管理情况,对全市湿地保护进行区划布局,通过加强对湿地污染控制、湿地的恢复与治理、湿地生态保护建设等措施,建设多用途湿地保护体系,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自然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促进湿地生态系统进入稳定发展的良性状态。通过对湿地资源的利用、湿地生态监测、宣传教育和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建设,到2029年全面提高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的综合水平,使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进入有序的良性循环,最大限度的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20年-2024年)

  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协调机制,全面开展德惠市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探索试行退耕还湿机制,使德惠市湿地面积萎缩和功能退化的趋势得到遏制,同时使湿地保护和管理能力增强、湿地保护和管理机制得到有效运行。在规划期内对永久性河流湿地(三道沟、大潮沟、回塘沟、长沟子)进行污染治理,在沟渠上游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在沟渠内及两岸通过栽植水草、芦苇等喜湿植物净化水质;探索办法对饮马河、伊通河河滩地进行退耕还湿,在饮马河德惠城区段通过对原河道的改造实施生态修复;初步组建一支20人的湿地管理队伍,对湿地进行保护与管理。

  (2)远期目标(2025年-2029年)

  进一步加强德惠市湿地管理体系建设,全面提高我市湿地保护、管理和利用能力,使我市湿地保护与利用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全市湿地资源得到良好保护。到2029年,我市永久性河流(三道沟、大潮沟、回塘沟、长沟子)得到全面保护,沟渠内无污水排放迹象,湿地内水质质量显著提高。通过探索饮马河、伊通河河滩地退耕办法逐步恢复湿地面貌。饮马河德惠城区段得到有效生态修复,形成较为完善的湿地保护、管理、建设体系,使我市湿地资源得到有效保护和利用。

  三、湿地保护建设项目及建设布局

  (一)保护建设对象

  1.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保护建设内容

  (1)三道沟、大潮沟、回塘沟、长沟子:排水沟流域内禁止一切人为排污活动,禁止向流域内投放生活垃圾。在流域前端建设污水处理设施,流域内通过栽植净水植物等方式保证水源质量。沿途立碑并设置警示牌,沿途村庄设立环保宣传设施,通过政府、主管部门及群众的共同努力保证湿地内生态稳定,使湿地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2)饮马河德惠市区段:加强饮马河德惠市区段尾水湿地建设,开展河道生态修复项目,丰富植物物种多样性。

  2.人工湿地(塘坝及水库)保护建设内容

  合理开展生态养殖,控制规模,完善养殖技术和手段。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加强塘坝及水库的综合治理。禁止违法偷捕、违法采砂等破坏湿地行为。

  3.河流湿地(泛洪湿地平原)保护建设内容

  饮马河、伊通河流域河道内耕地探索采取租用、征用的办法逐步实行退耕、休耕,恢复湿地生态功能。

  (二)保护建设布局

  1.将本市现有湿地分类型进行管理

  依据吉林省湿地保护管理条例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是湿地保护管理的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湿地保护实行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保护管理体制。

  (1)河流湿地(一江四河)

  我市永久性河流湿地面积4464.51公顷。水利部门应对此类型湿地进行重点管理。

  (2)人工湿地

  我市人工湿地(鱼池及水库)面积109.34公顷。农业农村、水利部门及鱼池、水库承包责任人应对此类型湿地进行重点管理。

  (3)河流湿地(泛洪平原湿地)

  我市平原湿地面积829.48公顷。自然资源部门及饮马河、伊通河流域内乡(镇)政府应对此类型湿地进行重点管理。

  (4)河流湿地(境内排水渠)

  我市境内排水渠面积631公顷。乡(镇)政府应对此类型湿地进行重点管理。

  2.建立湿地保护长效机制

  (1)强化湿地资源本底调查,对各类型湿地近年变化情况记录在册,录入河管员、湿地责任人信息,及时沟通了解湿地情况。

  (2)加强湿地保护的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提高保护湿地的自觉性。

  (3)合理开发利用湿地资源,保护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实现湿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加强对湿地保护的组织领导,进一步落实责任。坚持和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林业部门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发挥各自的职能,团结协作做好相关的湿地保护管理工作。

  四、保障措施

  (一)政策保障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湿地保护管理的相关政策法规。加大湿地保护执法力度,采取重点防范和实际工作相结合、“严打”和日常执法相结合的工作机制,坚决打击破坏湿地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强执法能力建设,认真贯彻实施湿地法律、法规,加强人员培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增强湿地保护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做好湿地保护工作提供坚实的基础。

  (二)组织保障

  加强全市湿地保护组织领导,成立德惠市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指导全市的湿地保护工作。

  (三)经费保障

  市财政每年预算内列支一定资金,作为湿地保护经费。

  附件:德惠市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附件

  德惠市湿地保护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 长:丁日伟 市委常委、副市长

  成 员:张永恒 市林业局局长

  张振波 市财政局局长

  李贵军 市发改局局长

  李伟哲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郑雨峰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卢文忠 市水利局局长

  市住建局负责人

  孙传瑜 长春市生态环境局德惠市分局局长

  丁保卫 市林业局副局长

  赵甲军 市林业局副局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由市林业局局长张永恒兼任。


主办单位:德惠市人民政府 电话:0431-87000693(仅受理网站维护相关内容) 地址:松柏路777号 邮编:130300

网站标识码:2201830007 吉ICP备0500666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8302000024号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