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乡(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局办,各直属单位:
现将《德惠市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德惠市人民政府
2014年10月28日
德惠市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吉林省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发[2014]11号)文件精神,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吉林省动物疫病防治中长期规划(2012-2020)》和《吉林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管理条例》,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的必要性
建设无疫区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倡导的国际通行做法。按照省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的创新发展、统筹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安全发展的战略部署,以及突出发展生态型农业、智慧型农业、效益型农业、特色型农业、开放型农业、安全型农业和德惠市十七届三次会议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加强动物防疫,提高对重大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能力、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总体要求,建设全市无疫区,对于加快实施“放心肉”工程,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和转型升级、增强畜牧业综合生产能力、打造食源性安全食品基地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免疫无口蹄疫区是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保障;是培育放大我市优质畜产品品牌效应的重要手段;是扩大我市畜产品贸易的迫切需要;是实现动物疫病防控方式与国际接轨的主要途径和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必须站在科学发展的角度,加强领导、科学谋划、精心组织、扎实推进,确保2016年底把我市建设成达到国际标准的无疫区,为全市畜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建设范围
我市已被吉林省列为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范围。根据无疫区建设评估标准,本方案确定的无疫区建设范围为我市的全部行政区域,所辖惠发街道、建设街道、胜利街道、夏家店街道、大青咀镇、郭家镇、松花江镇、达家沟镇、大房身镇、岔路口镇、朱城子镇、布海镇、天台镇、菜园子镇、米沙子镇、万宝镇、同太乡、边岗乡、五台乡、朝阳乡等4个街道、12个镇、4个乡均纳入无疫区建设范围。
三、建设目标与原则
(一)建设目标
1.按照国家无规定疫病区的标准,市、乡、村三级建成完备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和应急管理体系。
2.全市动物疫病防治、动物疫情监测、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和应急管理能力达到国家和国际动物卫生组织规定标准。
3.动物疫病发病率、死亡率和公共卫生风险显著降低,动物卫生和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二)建设原则
1.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坚持属地管理、政府负责,各级政府按辖区负总责,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形成政府、部门以及企业、行业协会和从业人员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协同一致的建设机制。
2.统筹规划,整体推进。坚持全市统一规划、同步启动、整体推进。严格按照无疫区建设规定控制动物疫病种类、区域范围及类型、建设标准和建设时限。
3.突出重点,分级投入。整合各类资源,突出重点项目、重点区域、重点环节和重点措施,集中力量推进无疫区建设。本着事权和财权相一致的原则,本级政府负责本级建设项目。
四、建设任务
按照“免疫实现无疫、监测证明无疑、监管保障无疫、应急恢复无疫”的总体要求,以免疫无口蹄疫区为统领,重点强化建设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动物疫情监测预警、动物卫生监督监管和应急管理体系。
(一)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系
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系符合国家要求,动物疫病防控基础设施建设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完成动物疫控中心综合办公楼的建设。
1.疫苗冷链体系。完善市、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建设,要配备与疫苗需求量相匹配的冷藏运输车;每个乡(镇)街要建一个疫苗冷藏库;配备足量的冰箱、冰柜、冷藏包,保证疫苗运输、保管和使用全程无缝对接。
2.强制免疫制度。推行乡(镇)街主要领导、市畜牧兽医主管部门、养殖企业和个人为责任主体,村级防疫员、乡村兽医、企业从业兽医为技术依托的强制免疫模式,实行春秋集中免疫、月度补免和常年补针相结合的长效免疫机制,确保应免动物免疫率达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常年保持在70%以上。
3.防疫档案管理。建立健全完善的免疫档案、养殖档案、疫苗领用和发放记录、消毒记录、免疫效果评价档案、人员培训管理考核档案,做到各项记录档案上下衔街、规范统一和可追溯。
4.兽医实验室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使兽医实验室场所面积、设施设备、技术力量、经费保障和生物安全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力争在2015年底前通过国家权威机构验收和质量认证。
(二)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
1.提升监测预警网络及能力。以乡(镇)街畜牧兽医站和村级防疫员为基础,以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为依托,以畜牧兽医行业协会(学会)、动物诊疗机构、专业合作社及执业兽医、乡村兽医等为辅助,形成覆盖我市的动物疫情监测预警网络。
2.完善动物疫病监测体系。每村配备一名疫情监测人员,形成市、乡、村三级的动物疫情监测网络,使疫情信息监测收集、分析、处理、报告等设施设备均达到国家规定标准,具备对重大动物疫病进行疫情监测和风险评估分析的能力,将动物疫情监测经费纳入财政预算,配备疫情监测采样车和流行病学调查车,保证定期开展常规监测、集中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三)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体系
1.监督执法机构。加强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标准化建设,达到国家无疫区有关兽医机构队伍建设规范的标准和要求,市动物卫生监督所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和银行账户,各乡(镇)街要设立动物卫生监督分所。
2.无疫区警示牌。在进入我市境内的主要交通路口设置非临时性的无疫区警示牌,主要设在朝阳—榆树、边岗—青山、郭家—农安、升阳—九台、米沙子—长春、天台—万金塔、松花江—乌金屯、德惠高速出口、米沙子高速出口、菜园子高速出口。
3.检疫申报点。每个乡(镇)街设立2个产地检疫申报点,其办公房舍、检疫监测及检疫证明机打出证设备达到省建设标准;屠宰场(厂、点)设立独立的检疫监督工作室,配备与检疫监管工作相适应的快速检测、机打出证等设备。
4.监管信息化。逐步完善动物卫生监督(检疫)信息管理系统,配备相关设施设备,实现检疫监管、监督执法、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证章标识管理、信息报送等环节动物卫生监督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实时查询、有效监管和可追溯,建设养殖、屠宰等重点环节实时视频监控平台。
5.工作记录规范化。规范产地、屠宰、种畜禽调运等检疫工作记录,完善“四类场所”(规模养殖场、屠宰场、隔离场、无害化处理场)动物防疫条件监管档案,实施检疫监督、执法办案、“四类场所”监管、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证章标志监管、信息报送、监督检查及会议培训等动物卫生监督工作记录痕迹化管理,建立专门档案室(柜),实行专人管理,定期调度、更新、汇总、分析。
6.检疫监督执法设备。市级动物卫生监督机构配备与其工作量相适应的检疫监督执法设施设备,至少配备1台喷涂统一执法标志的检疫监督执法车,配备执法办案、现场快速检测、调查取证工具和培训等相关设备;官方兽医全部配备并熟练使用“动监e通”移动终端,切实提高动物卫生监管水平和检疫监督执法能力。
7.建设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本着上级与本级区域重叠不重复建设的原则,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畜牧主管部门监督运营,采取场户交送、乡镇设点、流动收集、集中处理的方式,建设1个年处理能力1000吨的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并配备相应的无害化处理封闭运输车,完善相关的管理机制和补助制度。建设时限为2014年9月—2015年10月。
8.加强兽药监管。实施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定期开展兽药质量抽检,提高畜产品兽药残留检测能力。
(四)应急管理体系
1.应急物资贮备。制定应急物资储备制度、标准和名录,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配备应急处理工作必需的交通、通讯和疫情处置装备,储备相应的防控物资。
2.建立应急指挥机制。成立市、乡突发动物疫情应急机构,确保应急指挥系统有效运行。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和行动方案,建立应急预备队,定期开展培训和演练,提高快速反应和处置能力。
3.动物疫情报告管理。及时准确开展疫情报告和管理,完善动物疫情举报制度,分级核查举报疫情,快速反应、果断处理,记录归档及时规范。
五、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德惠市免疫无口蹄疫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组长由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并吸纳相关单位一把手作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畜牧局。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无疫区建设的组织领导,定期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各成员单位要各负其责,加强协作,合力推动工作落实。市发改局负责无疫区建设项目的立项审批和基建资金落实;市财政局负责为本市管理、防控相关建设和乡(镇)街建设所需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市国土局负责做好无疫区建设用地的审批工作;市环保局负责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场等土建工程环评工作;市交通局负责在公路上设立无疫区警示牌的审批工作;市林业局负责易感野生动物的监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市工商局负责养殖加工企业、畜牧合作经济组织准入管理工作和畜禽农贸市场监管工作;市畜牧局负责全市技术方案的编制和组织实施,指导全市开展监测、监管工作,以及建设评估的综合协调调度、综合汇总和情况反馈,并定期将各乡(镇)街、各部门工作进展情况上报市政府或领导小组。各乡(镇)街也要成立相应组织领导机构,具体负责落实本辖区无疫区建设任务和工作措施。
(二)机制保障
各乡(镇)街、各相关部门要将无疫区建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逐级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层层明确责任,落实建设任务,建立全市完整高效的行政推动机制和工作责任体系。要将无疫区建设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范围,设定明确目标,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和督导考核机制,分阶段、分年度进行检查考核、督导和总结。切实抓好基础性工作的规范和管理,将涉及无疫区建设各个层面和各个环节的工作事项逐一进行统一规范,形成上下一致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机制。
(三)技术保障
成立无疫区建设评估技术专家组,负责根据国家评估认可标准和规范等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实施方案和技术路线,开展无疫区宣传、检查、指导和培训,对无疫区建设评估全过程提供技术支持。加强和完善无疫区软件建设,研究建立起科学、统一、规范的管理制度、标准和方法,健全完善动物免疫、监测、检疫、监督、无害化处理、兽药残留控制、应急处置等各种技术措施的保存记录制度和业务信息资料,实行工作记录、工作过程和数据的痕迹化管理、档案化保存。加强兽医队伍建设,按照国家建设规范要求,在兽医实验室、乡(镇)街畜牧兽医站、检疫申报点、监督执法机构等关键环节,配齐配全专业技术人员。充分发挥有关部门、建设评估技术专家组和兽医专家的技术支撑作用,采取专家授课、考察学习、专题培训、编印教材等方式,系统加强对我市所有从事无疫区建设、维护和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建立适应无疫区建设和管理需要的工作机构和队伍。
(四)条件保障
市政府、各乡(镇)街和各相关部门要统筹安排防治资源,加大政策保障力度,建立起全市稳定、持续的建设资金投入机制。要将运行保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加大对无疫区建设的支持力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和本级政府负责本级项目建设的原则,配齐动物疫病免疫、监测、检疫监管、应急管理等工作的仪器设备、执法设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储备物资等,按时按标准完成动物疫病强制免疫体系、动物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动物卫生监督监管体系、应急管理体系。
1.资金投入。根据无疫区建设要求,结合我市建设的实际需要,确保建设所需经费,保障基础设施建设及疫病防控工作正常运行。同时,多方争取上级支持,建立稳固、持续的资金投入机制,确保无疫区硬件设施、软件管理方面都达到省和国家规定的标准和要求。
2.资金使用。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的基础设施、动物卫生检疫、监督监管体系的基础硬件建设以及软件建设。
3.资金管理。无疫区建设资金和工作经费要做到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专人管理,按建设进度和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拨付到位,建立固定资产登记制度,为无疫区建设提供可靠经费支持。
抄送:市委办、人大办、政协办,市法院、检察院,各人民团体。
德惠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4年10月28日印发
主办单位:德惠市人民政府 电话:0431-87000693(仅受理网站维护相关内容) 地址:松柏路777号 邮编:130300
网站标识码:2201830007
吉ICP备05006664号
吉公网安备 22018302000024号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